堿性脫脂劑
堿性脫脂劑
堿性脫脂是電鍍預處理脫脂中最常用的工序,主要特點是脫脂劑無毒、價格便宜,脫脂效果比較好,且容易管理,設備也簡單,可以說采用堿性脫脂既便宜又好管理,因此使用廣泛。其脫脂原理是借助于溶液的 皂化和乳化作用,達到除去兩類油污的目的。所謂皂化,就是油脂與脫脂劑中的堿起化學反應生成肥皂的過程。
堿性脫脂劑組成:
以堿性清洗劑為主的水溶液,對動植物油脂通過皂化作用使之成為可溶于水的皂類。此皂為表面活性劑,對非極性的礦物油有乳化作用,使之“增溶”于水相中堿性清洗劑的水溶液也可溶解汗跡等無機污物,故也能將其洗去。加入合成洗滌劑的清洗液。對油脂的清洗作用更有效。堿性化學水溶液能清洗各種污物,在下一工序要求親水表面時特別適用。它有較溶劑經濟、清洗液能用水洗凈。有不燃性,無毒性。一般的堿性水溶液不如有機溶劑清洗快,而且需要加溫,還要有機械攪拌,并需注意pH值高時對銅、鋁、鋅等金屬的腐蝕作用。
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表面活性劑,它可以和堿性水溶液一起使用。它既保存了堿性脫脂劑方便廉價的優點,又能大大的提高脫脂效率,降低脫脂溫度,與單純用表面活性劑相比,即降低了脫脂費用,又有很高的脫脂效果。因此,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前處理工藝上。堿性脫脂劑也存在相關缺點:1)需要漂洗;2)鍍槽壽命短;3)高能耗;4)需要中和酸;5)需要脫余油處理;6)需要后續處理。
1)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鈉是強堿,具有強的皂化反應。油脂(如硬脂酸酯)不溶于水,但經過皂化,它們以肥皂和甘油的形式溶入水中。這就是動、植物性油污脫脂的原理。
C3H5(C17H35COO)3+3NaOH=3C17H35COONa+C3H5(OH)3
2)碳酸鈉(Na+C0+·nH2O): 可選用無水的或10水的鹽。兩者對皂化的影響都弱,但能起到緩慢潤濕和分散油脂的作用。碳酸鈉與酸氫鈉(Na2CO3·NaHC03·2H2O)復鹽具有與碳酸鈉相同的效果,而且它不損害基體金屬,對于非鐵金屬的清洗是安全的。
3)硅酸鈉是Na20和SiO2的化學組合:
原硅酸鈉 (2Na20·SiO2·nH20) SiO2/Na20=0.5
倍半硅酸鈉 (1.5Na20·SiO2·nH20) Si02/Na20=0.667
硅酸鈉 (Na20·SiO2·nH20) SiO2/Na20=1.0
一級硅酸鈉 (Na20·2SiO2·nH20) SiO2/Na2O=2
二級硅酸鈉 (Na20·3SiO2·nH20) SiO2/Na20=3
使用硅酸鹽用于脫脂時要清洗干凈,不能在金屬表面留有硅酸鹽,否則下步酸洗時會使硅膠凝膠吸附在工件表面上,難以除去,導致鍍層發霧并影響基體與鍍層的結合力。
4)磷酸鈉
十二水磷酸鈉、偏磷酸鈉、三聚磷酸鈉等常用在清洗中。磷酸鈉在滲透、潤濕等作用方面次子硅酸鈉,但與金屬的反應不強烈,它對鋁、鋅等的腐蝕不太嚴重,同時它也能對基體金屬起到緩蝕作用,并有使硬水軟化的作用。
5)硬水軟化劑
軟化硬水添加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洗助劑。眾所周知,動植物油脂在堿液中水解后可以形成水溶性的長鏈脂肪酸鈉(鈉肥皂)。鈉皂雖然可溶于水,但在含Ca2+、Mg2+的硬水中則會形成不溶于水的長鏈脂肪酸鈣或鎂鹽(稱鈣皂或鎂皂)。此外,Ca2+、Mg2+還會與堿性脫脂液中的C032-、0H-、PO43-、Si032-等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
這些不溶性的物質很容易附著在鍍件的表面,使鍍層出現毛刺、針孔、粗糙和結合力不良。在堿性脫脂劑中必須加入能使水軟化的添加劑,也稱為軟化劑。都是一些可與Ca2+、Mg2+形成可溶性螯合物的螯合劑,可以抑制Ca2+、Mg2+和其他金屬離子形成沉淀物,能消除水不溶物結塊,使其變為懸浮體而分散到溶液中。
參考配方
異辛醇聚氧乙烯醚(JFC-6) | 1-3% | 滲透劑 |
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 | 1-3% | 表面活性劑 |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CAB-30) | 1-2% | 表面活性劑 |
醋酸鈉 | 3-5% | 絡合劑 |
元明粉 | 1-3% | 助劑 |
EDTA四鈉 | 1-2% | 消泡劑 |
水 | 85-9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