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除油劑配方介紹
堿性除油劑配方介紹
一、堿性除油劑的組成成分
除油劑一般由助洗劑和表面活性劑兩部分組成。
助洗劑在除油劑中比例最大, 但對礦物油不起決定作用, 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為選擇主要考慮其對油污的吸附性、滲透性、潤濕性、乳化性、分散性等,并根據(jù)其物性與低混下去污力的關(guān)系來確定。通常一種表面活性劑不能同時具備上述性能, 故要根據(jù)表面活性劑的實測結(jié)果,選擇多種活性劑復(fù)配,以達(dá)到所需的物性和去污效果。對于直鏈表面活性劑( 如RCOONa、ROSO3Na、RSO3Na等) ,其表面活性隨碳鏈增加而提高,憎水基在C8~C12:表現(xiàn)出較好的潤濕作用,C12~C16表現(xiàn)出較好的去污作用,C18以上水溶性差,憎水基在烷苯的鄰位時,滲透力較大,對位時, 增溶作用大。親水基位置在憎水基末端, 比靠近中間的乳化增溶作用好,宜作乳化劑、洗滌劑;親水基在靠近憎水基中間的比在末端的滲透力要好,宜作潤濕劑、滲透劑。親水基與憎水基在苯環(huán)上位置分別呈鄰、間和對位時,其潤濕性依次變差。
有支鏈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劑比不帶支鏈的滲透力好,但由于支鏈憎水基的空間位置,在界面吸附層的排列不如直鏈那么緊密,而影響去污力。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憎水基與親水基的平衡也應(yīng)考慮,如C10~C18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鏈需占分子重量的2/3以上,水溶性才好, 但聚氧乙烯鏈過大,會降低界面吸附和去污性能,一般,聚氧乙烯醚類分子量大, 泡沫小,而滲透方差。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 表面活性劑中憎水基與被作用的基因越相似,則它們間的親合力愈好。如乳化礦物油時, 以脂肪族或帶有脂坊鏈芳香族的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劑為宜。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酸、堿介質(zhì)中比較穩(wěn)定,與其他類型表面活性劑相溶性好,在各種溶劑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油脂的能力強(qiáng),還有良好的潤滑和分散性能。它在金屬表面不發(fā)生吸附,清洗性好,殘留液少。壬基酚類聚氧乙烯醚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潤濕和乳化增溶作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帶電基團(tuán)易吸附在金屬表面, 也可以吸附在污垢的表面,使帶有相同電荷的基團(tuán)互相排斥, 導(dǎo)致粘附降低, 有利于污垢的去除。
四、五種堿性清洗劑的配方
配方1
脫脂清洗劑
堿金屬氫氧化物 80.0 - 160. 0g 肼 20.0 – l00.0g 甘氨酸 40.0 –l00.0g
硫脲、硫代硫酸鈉或硫化鈉 0.2 -l.0g 特里龍B10-50: 10.0 -50.0g 水 加至1 000. 0mL
描述 甘氨酸和硫脲、硫代硫酸鈉可加速浸蝕進(jìn)程,堿金屬氫氧化物可增大清洗液的堿性,在浸蝕的同時起脫脂作用。
配方2
適于浸漬法的堿性清洗液
氫氧化鈉 20g 碳酸鈉 18g
三聚磷酸鈉 20g 無水偏硅酸鈉 30g 樹脂酸鈉 5g
烷基芳基磺酸鈉 5g 烷基芳基聚醇醚 2g
描述 溫度為70 - 100℃,清洗時間為3-5min,濃度為25-50g/L。冷水洗溫度為常溫,時間為0. 25-0.5min;熱水洗溫度為70-90C,時間為2min;熱空氣干燥溫度為70 - 104℃,時間為1-3min。
配方3
金屬表面凈洗劑
乙二胺四醋酸二鈉 0.5%一2.5% 丙酮或乙醇 16.0%-10一32. 0% 氨水 0.5% -5.0%
化學(xué)清洗增效劑 0.1%一0.5% 水 加至l00%
描述 本配方是金屬表面凈洗劑。
配方4
金屬表面清洗劑
偏硅酸鈉 2. 50% -3.00% 碳酸鈉 0. 80% -1.00%
C10-16合成脂肪酸單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 0.15%-0.20% Cl0 - 16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20% -0. 30% 水 加至100%
下一篇標(biāo)題:高級金屬除油劑(濃厚型)
上一篇標(biāo)題:堿性除油的介紹